针对我国国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患者最常见的突变类型为EGFR突变,约占28.0%,其它可检出的突变类型更是远远超过12种。
在2020欧洲临床肿瘤学会(ESMO)大会上,代号为CodeBreaK 100的2期临床试验公布主要研究结果,Sotorasib(以前为AMG510)在KRAS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71.2%的患者出现肿瘤缩小,疾病控制率达91.2%。
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肺癌靶向治疗的出现,突破了肺癌治疗的瓶颈。
靶向治疗使驱动基因型肺癌逐渐成为临床可控慢性疾病,其中获益最大的是EGFR和ALK这两大突变频率高的患者。
2003年,肺癌的第一代EGFR靶向治疗药物悉数亮相,首个用于治疗晚期NSCLC的靶向治疗药物吉非替尼在美国上市,肺癌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全面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