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恶性肿瘤排行榜中,肺癌一直高居榜首,据大连近十年统计数据显示,肺癌发病率分别位居男女两性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一位和第二位。不过,近十年,也是肺癌精准治疗高速发展的一年,随着基因检测及分子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以及新的治疗手段如生物免疫治疗的出现,推动了肺癌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新时代。近日,新商报健康体验营走进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健康学校,肿瘤二科主任高亚杰及护士长付虹为现场患者介绍了肺癌精准治疗的进展,以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问题进行了一一解答。
肿瘤新进展
已知的致癌基因中 半数有靶向药物
过去,癌症治疗多采取“无差别轰炸”的传统化疗方式,不仅癌细胞会被杀死,人体正常的“好细胞”也会遭受严重损伤,有些患者甚至抱着等死的决心消极度日。高亚杰将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比喻成“导弹定位轰炸”,他告诉记者,近年来癌症驱动基因检测不断发展,对已知400多种可致癌症的突变基因,已经有半数有了针对靶点的药物。其中与肺癌高度相关的20多种基因中,如EGFR基因突变靶向药物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肺癌的治疗越来越个体化、精准化,近50%的患者生存期可超过3年,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且,基因检测应伴随肿瘤治疗全过程。
记者了解到,不少人对神秘的基因检测技术充满好奇,有的患者甚至专程出国检查治疗,花费百万。高亚杰表示,基因检测的方法越来越简单易行,只需采集2~3毫升静脉血液标本或者用棉签从口腔擦取一些粘膜细胞,再送往实验室就可以了。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水平与欧美国家相当,大医一院已开展了肿瘤耐药基因检测,并应用到临床。一次基因的检测费用大概在万元左右,基因检测从原来象牙塔里的技术,进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而且大连目前的肿瘤治疗手段、方法、模式与发达国家并没有太大差别,肿瘤治疗参考美国《NCCN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患者不用出国也能享受到精准治疗。
靶向药物一旦耐药怎么办?
基因检测应伴随肿瘤治疗全过程
通过基因检测找到靶点,从而进行靶向治疗,让患者可以多活3~5年,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实际上,是药物的发展推动了医学的整体进步。”高亚杰表示,正是因为患者会出现耐药,从而推动医学界加强基因检测,找寻新的靶点并研发靶向药物。相较于传统肿瘤治疗中将化疗作为基石的做法,如今肺癌的综合治疗融合了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精准治疗手段,以延长患者生存期。
活动现场53岁的患者李先生去年查出来肺癌,服用某靶向药物近一年时间,如今出现了耐药情况。高亚杰表示,基因检测应伴随肿瘤治疗全过程,每当出现耐药时,就是选择重新做基因检测的时机。如大多数EGFR基因突变患者在靶向药物治疗12个月后,都不可避免地发生耐药,耐药后建议患者重新进行基因检测,目前已明确50%~60%的患者会出现T790M突变,而针对这种情况,如今第三代药物则适用于治疗。还有的患者在做了全基因检测后发现,靶点竟是一个与乳腺癌高度相关的基因突变导致了肺癌,幸运的是,针对那个基因也有相应的靶向药物。因此,想要实现肺癌的精准治疗,基因检测是前提。
未来免疫治疗更值得期待
肺癌治疗还有哪些新进展?这对治疗中的患者很迫切。新的治疗手段如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免疫治疗的出现,使肺癌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高亚杰表示,免疫治疗将是未来肺癌精准治疗的发展方向。有些肿瘤细胞会“伪装”成正常细胞,从而“逃逸”免疫系统的监视,免疫治疗则是阻断这种相互作用,使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出来,并转而攻击杀伤癌细胞。目前,在肺癌中,针对免疫检查点PD1/PDL1的药物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证实,能显著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高亚杰介绍,抗血管生成治疗就是老百姓口中的“饿死”癌细胞,通过抑制血管新生、退化现有血管以及抗血管通透性,实现肿瘤阻断血供,从而帮助靶向药物等治疗药物更好的作用于肿瘤,达到遏制肿瘤的生长、侵袭及转移的目的。这是晚期肺癌非常重要的一项治疗手段,可以与化疗或者靶向治疗联合,增加治疗效果。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肿瘤的精准治疗发展很快,尽量简化了繁琐的治疗方式,患者不需要住院,不需要接受处理化疗毒性的额外治疗,目标是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活得更有尊严,生存期不断延长,甚至可以重回工作岗位,最终把肺癌当作慢性病来治疗。
用药后出现
皮肤不良反应
如何护理?
护士长付虹介绍,靶向药物带来的皮肤不良反应主要分布在皮脂腺丰富区域,如头发、脸部、上躯干,严重者影响身体其他任何部位。一般在用药后1周内出现,3~5周达到最严重程度。轻微皮疹一般不需要治疗,建议患者避免使用导致皮肤干燥的物品,沐浴后、睡前涂抹润肤露,避免直接日晒。伴有瘙痒症状的患者可口服抗组胺药,也可局部应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口服布洛芬可控制疼痛。此外,如果发生皮疹局部感染,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当出现3级皮肤不良反应,应先暂停靶向治疗,但建议不超过14天,控制症状后再考虑重新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