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医学上是什么意思,MRD检测有必要做吗
当癌症难以通过常规手段(如血液检查、活检,以及 18F - 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被检测到时,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便受到了广泛关注。MRD 检测能够辅助医生更精准地判断病情,对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
何谓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
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是一种用于检测癌症患者体内经过治疗后,残留的少量癌细胞或肿瘤相关异常细胞、分子等的技术手段,主要用作预后指标。也就是说,治疗后微小残留病灶(MRD)的存在与否,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治疗后长期结果的有用信息,具体取决于所给予的治疗。
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的目的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尽管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可以显著减少肿瘤细胞数量,但仍可能有极少量癌细胞残留在体内,这些残留的癌细胞可能是癌症复发的根源。MRD 检测就是为了发现这些用常规临床检测方法难以察觉的微量癌细胞,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预测复发风险、指导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的样本类型
1、组织样本:手术切除的肿瘤组织、穿刺活检获取的组织等,能直接反映肿瘤部位的情况,但属于有创检查,且有时难以获取足够的组织或可能存在取样误差。
2、液体样本:主要是血液,也包括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血液样本获取相对方便、创伤小,可多次重复采集,其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循环肿瘤 DNA(ctDNA)等都可作为 MRD 检测的标志物,能反映全身肿瘤细胞的情况。
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有何临床价值
预测复发
MRD检测阳性结果与癌症复发/再发(CIR)的累积发生率之间通常存在相关性。例如,有研究统计,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中,MRD检测阳性预测细胞遗传学或血液学复发的累积发生率为42%~74%,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阳性预测值(PPV)<60%左右。
评估预后
在2024年5月1日《JCO Precision Oncology》发表的EBLIS研究,公布了长达12年的最终随访结果。本次研究共入组18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其中156例接受了完整的ctDNA-MRD检测分析。据悉,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ctDNA随访时间最长的乳腺癌队列。
结果显示:在乳腺癌患者中,ctDNA-MRD阳性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均明显较差,无复发生存期(RFS)风险比(HR)为52.98(95%CI,18.32~153.20)(详见下图A)。总生存期(OS)风险比(HR)为53.69(95%CI,7.01~411.49)(详见下图B)。
▲图源“JCO Precis Oncol”,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指导治疗
《血液学(Blood)》杂志曾报道一项针对40例接受干细胞移植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研究。该研究中,15例接受自体移植的患者全部复发,且复发前均出现MRD水平升高的情况。这表明,在自体移植后6个月内进行MRD检测,能够识别出高复发风险的患者。与之形成对比的是,15例接受同种异体移植的患者中,MRD水平与移植结果并无关联。
研究还发现,通过流式细胞术和qPCR等定量方法评估MRD,在预测临床进展方面,比共识PCR更为准确。这一结果提示,医生可依据MRD检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合理调整。整体而言,该研究成果对探索预防自体移植CLL患者复发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根据自体移植后3~6个月通过共识PCR对MRD进行早期评估的结果,进展风险(图A)、总生存期(OS,图B)
▲图源“Blood”,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与MRD呈阳性的患者(黑线)相比,MRD结果为阴性的患者亚组(灰线)的复发风险明显较低,且生存期更长。
指导药物假期
对于在靶向和局部巩固治疗后放射学上无法检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ctDNAMRD指导的药物假期策略,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减少患者用药的毒副作用,延迟耐药时间并改善生存质量。
2024年6月13日,《JAMA肿瘤学》发表了中国研究团队开展的一项“针对ctDNA-MRD与药物假期的临床研究(NCT03046316)”,本次研究共入组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8.4个月。在此期间,23%的患者无需额外的TKI治疗;52%的患者在疾病进展前,接受了以ctDNA或癌胚抗原为指导的间歇性TKI再治疗;25%的患者因疾病进展而接受TKI再治疗。
这些数据表明,对于经局部巩固治疗后ctDNA无法检测出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采用ctDNA指导的自适应降阶TKI治疗策略切实可行,且能够助力患者实现完全缓解。同时,对于经靶向和局部巩固治疗后已实现完全缓解(CR)的晚期NSCLC患者,原本持续不间断的用药模式,可转变为在密切监测下的间断用药模式。这一研究成果,为评估接受TKI和局部巩固治疗(LCT)后的晚期NSCLC患者,是否具备停药条件提供了关键依据。
▲图源“JAMA”,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小编寄语
近年来,随着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肿瘤基因检测等技术持续革新,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癌症疫苗等新型抗癌手段不断发展,显著提升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
然而,癌症作为高度突变的复杂疾病,难以依靠单一治疗手段实现理想疗效。当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是在权威医院(手术、放化疗等)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依据患者的病情、个体特征、基因突变靶点以及经济状况,辅以靶向药物、免疫细胞治疗(如CAR-T、TCR-T、TIL细胞疗法、癌症疫苗)、质子治疗、电场疗法等新型手段,以此巩固传统治疗效果,降低肿瘤复发风险,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如果您对目前的治疗不满意,可将治疗经历、近期病理检查报告等,提交至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以全面评估病情、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或初步评估是否有机会获得国内外抗癌新药或新技术的帮助。
参考资料
[1]Chen J,et al.Measurable residual disease (MRD)-testing in haematological and solid cancers[J]. Leukemia, 2024, 38(6): 1202-121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75-024-02252-4
[2]Shaw JA,et al.Serial Postoperative Circulating Tumor DNA Assessment Has Strong Prognostic Value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JCO Precis Oncol. 2024 Apr;8:e2300456. doi: 10.1200/PO.23.00456. Erratum in: JCO Precis Oncol. 2024 Jun;8:e2400310.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1161241/
[3]Sridhar A,et al.Real-World Outcomes of Anti-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Cell Therapy for Third-Line Relapsed or Refractory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A Single-Center Study[J]. Hemato, 2025, 6(1): 3.
https://ashpublications.org/blood/article/107/11/4563/22018/Clinical-significance-of-minimal-residual-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