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客户端,和病友交流
点击下载
返回
肿瘤治疗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转移,如何预防癌症复发转移

2024-06-12 11:43114

  癌症为什么会复发转移,如何预防癌症复发转移

  癌症复发和转移是癌症治疗过程中,绕不开的难题。通常而言,癌症治疗后的1~3年是复发或转移的高峰期,约80%的患者会在此阶段出现转移或复发;而治疗第4~5年,复发概率会逐年下降;尤其是治疗5年后,癌症复发风险会大大降低,但仍然不可掉以轻心。要知道,即便是几个残存的癌细胞,也有可能再次无限增殖。

  因此,抗癌是一场持久的攻坚战。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及抗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癌症的死亡率、复发及转移风险也呈现下降趋势。近期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癌症术后联合免疫细胞治疗后,74.5%的患者生存期超10年!更加坚定了我们打响抗癌攻坚战的决心!

  癌症为何会复发/转移

  01、首次治疗未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癌细胞

  肿瘤的特点是生长速度较快,可能会出现全身扩散及转移。而且仅依靠手术、放化疗等手段,很难完全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原因如下:

  1.目前手术仅能切除成形的原发灶。某些肿瘤切除难度较大,通过手术无法完全地切除肿瘤,或高危淋巴结未能清扫干净,也可能造成术后复发。此外,某些抗癌治疗虽然看似成功,病理报告显示切缘阴性,扫描也未见癌症迹象,但其实部分癌细胞已发生“微转移”,即已经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日后也可能会形成“转移灶”。

  2.放化疗目前仅可杀死局部成年的癌细胞,但对部分低分化的幼年癌细胞,则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此外,部分患者因免疫力低下或其他身体原因,无法完成规定疗程的放化疗治疗,也会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导致肿瘤复发或转移。

  02、癌细胞擅长"隐藏"及"休眠"

  1.癌细胞极其狡猾且似乎能“隐藏”较长时间:研究显示,约20%~45%的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可能会在成功治疗数年或数十年后复发。

  2.癌细胞可能会“休眠”:最初的癌症治疗可能看起来很成功,但有时部分癌细胞处于“休眠状态”,通过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这些“休眠”的癌细胞。不过一旦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疫功能紊乱,身体里潜藏的这些癌细胞就会再次“苏醒”,从而造成复发或转移。

  03、机体免疫力低下

  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助于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对抗血液中的微小病灶。然而,现实是肿瘤患者原本的免疫功能就处于失衡状态,而手术、放化疗等治疗,会再次对人体的免疫功能造成一定的损伤。因而,在抗肿瘤治疗后,借助免疫细胞治疗、饮食调理(如益生菌、肠道菌群等)等手段,积极调整免疫功能,是预防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重中之重。

  04、癌症的复发风险依然存在

  癌症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疾病,除了上述原因外,若治疗后未能及时去除致癌的高危因素,也可能增加癌症的复发风险。比如,研究显示,与戒烟的幸存者相比,依然维持中度至重度吸烟者,其肺癌的复发风险会增加7倍以上!因此,建议肺癌患者在治疗后,一定要积极戒烟。

  警惕癌症"卷土重来"

  01、这4类癌症复发率超过80%

  癌症的复发或转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癌症分期、类型、治疗方式等。全球肿瘤医生网小编整理汇总了12类常见癌症的复发率,以供大家参考(详见下表)。

  容易复发的癌症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整理汇总

  注:上述数据参考的是各类癌种中的某项研究数据,数值仅供参考,实际的数据会因研究统计差异、不同癌种治疗方式、分期、治疗后随访时间等因素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有四类癌种的复发率超过80%,包括胶质母细胞瘤(最常见的脑癌类型,复发率接近100%)、上皮性卵巢癌(复发率约为85%)、胰腺癌(复发率约为80%)、肝细胞癌(5年内复发率约为85%)。上述患者需引起高度重视,遵医嘱及时复查、治疗。

  02、癌症复发的主要类型

  1.局部复发:癌症复发于身体的同一部位。比如,乳腺癌的局部复发,是发生在同一侧乳房。

  2.区域复发:癌症复发在最初病变区域附近的淋巴结中。

  3.远处复发:癌症在身体的新部位复发。通常来说,肺、肝脏、脑、骨骼是最常见的远处复发部位。

  03、癌症复发转移的征兆

  癌症患者在抗癌治疗(如手术、放化疗)后,出现以下症状,需警惕癌症出现复发或转移,及时就医复查,以排除肿瘤复发/转移的可能。

  1.体重减轻: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症状。

  2.疲乏:莫名且持续的疲乏或无力症状。

  3.疼痛:肿瘤患者出现原病灶处疼痛、病灶周围淋巴结疼痛、身体其他部位(如骨骼/关节疼痛、肝区疼痛、持续头痛等)不明原因的疼痛等,都应引起高度重视。

  4.淋巴结肿大:淋巴转移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肿瘤患者治疗后,需要持续关注自身各部位的淋巴结,比如腋窝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颈下三角区淋巴结等,一旦发现异常肿大,需及时就医。

  5.异常肿块:身体某些部位出现异常肿块,尤其是质地较硬、无法推动及边界不清的异常肿块,需及时就医,排除恶性肿瘤复发的可能。

  6.异常出血或分泌物:如尿血、黑便、呕血、阴道异常流血、流鼻血等。

  7.其他:如发热、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无法愈合的溃疡、排便习惯改变等。

  五大对策降低癌症复发转移风险,助力患者"长生存"

  癌症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攻坚战,其复发/转移固然可怕,但事实上,目前已有诸多患者成功抗癌,有些已顺利跨过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除了传统的手术、放化疗外,定期复查、配合免疫细胞治疗、适当的调整饮食及生活方式等手段,也有助于提升机体免疫力,降低复发或转移的风险,避免癌症“卷土重来”!

  01、免疫细胞疗法联合全身治疗,近74.5%的肿瘤患者生存期突破10年

  免疫细胞疗法的报道

  ▲截图源自“ANTICANCER RESEARCH”

  近期日本专家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活化的T淋巴细胞(临床常用的T细胞包括CAR-T、TCR-T、TIL细胞)联合或不联合树突状细胞(DC)疫苗,辅助全身疗法,对实体瘤(如肺癌、胃癌、胰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患者的长生存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研究共入组141例实体瘤患者(包括肺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大多≤III期。这些患者入组后接受T淋巴细胞和(或)DC(树突状细胞)疫苗回输治疗。结果显示如下:

  1.总生存(OS)率:所有入组患者在接受免疫细胞治疗3年、5年、10年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86.6%、80.9%、74.5%。

  免疫细胞疗法的总生存率

  ▲数据源自“ANTICANCER RESEARCH”,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整理汇总

  2.无病生存率(DFS):所有入组患者3年、5年、10年的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2.8%、70.5%和58.5%。

  免疫细胞疗法的无病生存率

  ▲数据源自“ANTICANCER RESEARCH”,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整理汇总

  总之,上述数据显示,免疫细胞治疗联合其他全身治疗,有助于为实体瘤患者带来生存益处。

  国际前沿免疫疗法招募进行时

  1.CAR-T疗法:正在招募肺癌、胰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卵巢癌、复发/难治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类癌种。

  2.TCR-T疗法:正在招募鼻咽癌、晚期葡萄膜黑色素瘤、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细胞癌、妇科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多类癌种。

  3.TILs疗法:正在招募黑色素瘤、肺癌、宫颈癌、乳腺癌、头颈部肿瘤等多款实体瘤。

  4.癌症疫苗:正在招募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头颈癌、宫颈癌等多款癌种!

  想参与上述临床试验的癌友,可将近期病理报告、影像学检查报告、完整的治疗经历等资料,提交至医学部,初步评估病情或了解详细的入排标准。

  02、定期复查

  癌症治疗后(尤其是治疗5年内)并不是“万事大吉”,患者还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通常而言,术后第1年,复查1次/3个月;术后第2年,复查1次/半年,循环持续复查,以确保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后续癌症,降低复发风险。

  复查项目除了常规的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CT、B超、PET-CT)外,实验室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部分高危患者可能还需再次进行病理检查。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0.5cm的肿瘤,传统CT检查往往很难发现,因而血液的动态随访及检测(如cfDNA、ctDNA)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可通过检测循环血中的肿瘤碎片(甚至是DNA水平的肿瘤碎片)、肿瘤细胞,来及时获取肿瘤复发的信号,对预测中早期癌症的复发风险,具有较大的帮助。

  令人欣慰的是,当前我国也在积极通过医疗保险,降低血液检测的成本。术后想要密切监测血液中循环肿瘤水平的病友,可咨询医学部,详细评估病情或了解血液监测的更多讯息。

  03、饮食调理

  肿瘤患者可能因癌症本身、或抗肿瘤治疗(如手术、放化疗)等因素,影响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轻则出现食欲不振等厌食表现,重则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无法耐受放化疗等,从而增加肿瘤复发或转移风险。因此,肿瘤患者应在抗癌过程中及癌症治疗后,积极调理饮食,适当补充益生菌、维生素、益生元、微量元素等某些特定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1.积极补充维生素

  ①维生素C:是一种存在于多种水果及蔬菜(如橙子、葡萄柚、羽衣甘蓝等)中的营养素,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方式给药。研究显示,维生素C可调节抗癌免疫反应、克服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的耐药性,高剂量维C有助于降低胃癌、胰腺癌、直肠癌、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②维生素E:主要功能为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破坏性影响,通常存在于坚果、植物油、全谷物、绿叶蔬菜、鸡蛋等食物中。一项针对“接受放射性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共入组89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各种干预措施,包括维生素C(n=30)、维生素E(n=30)、维生素C龈上刮治(n=29)。结果显示,维生素E对唾液腺,尤其是增强腮腺排泄功能方面,存在有益影响。

  2.适当补充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活的非病原性微生物”,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有效性、降低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肺癌、肝癌、肾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预后。

  世界知名期刊《Cell Host Microbe》,曾报道过我国开展的一项关于“口服益生菌混合物,促进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共纳入169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即益生菌(BL)组(N=83,在围手术期给予含双歧杆菌的益生菌混合物)、对照(CON)组(N=86,围手术期未给予益生菌混合物或任何其他益生菌补充剂治疗)。

  结果显示,益生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对照组(9.67天)vs益生菌组(8.34天)。此外,益生菌组术后1年的总生存期(OS),明显比对照组长(详见下图)。

  益生菌辅助治疗的数据

  ▲图源“Cell Host&Microbe”,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了知识产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全球肿瘤医生网医学部温馨提示 ·

  受限于饮食结构、气候环境、遗传等因素限制,人肠道内栖居的益生菌种类会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此,近年来针对患者自身病情的“私人订制”版益生菌受到广泛关注,主要针对不同病种,筛选出适合“特定菌种”,以重整肠道环境、显著改善病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您想了解益生菌或定制益生菌的更多内容,可联系医学部,咨询权威的营养专家。

  3.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类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却能被肠道内有益菌种分解吸收的有机物,常见包括双歧因子、人参多糖、膳食纤维等。研究显示,益生元可改善宿主健康、促进益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促进肠道菌群代谢,转变至有利于抗癌治疗方向,从而有助于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的效果。

  4.胸腺肽

  胸腺是体内具有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器官。而胸腺肽是从胸腺中提取的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常见包括胸腺五肽、胸腺素α-1等。

  2023年ASCO大会上,公布一项“使用胸腺素α-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临床研究。该研究共入组27例中位年龄为61岁(39-78岁)的实体瘤患者,其中81.5%的患者ECOG为2级和3级;70.3%的患者存在2处及2处以上转移;29.6%的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3次系统治疗。入组后给予胸腺素α-1治疗,部分患者(88.9%)随后接受了PD-L1抑制剂+放疗。

  结果显示,胸腺素α-1治疗后,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亚群[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CD3+T细胞]数量显著增加,中位总生存期(OS)长达19.6个月(95%CI:6.6~27.2)。晚期或难治性实体瘤患者的生存结果得以改善。

  5.舞茸多糖

  “舞茸”属于药食两用的菇类,原产于日本北部山区,我国习惯称之为“灰树花”。

  据日本国际癌症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与香菇等提取物相比,舞茸提取物在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能力上,具有强大且持久的特性。

  6.人参皂苷

  人参皂苷Rh2具有保护免疫系统的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调节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可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K细胞的杀伤活性、IL-2(白介素-2)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肿瘤的功效。

  7.破壁灵芝孢子粉

  破壁灵芝孢子粉中含有灵芝多糖、三萜类灵芝酸等活性成分,具有增强NK细胞活性,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及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功效。

  0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积极调理饮食外,癌症患者还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保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活动、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积极的心态等。

  同时,戒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等。

  05、其他

  1.积极寻求国内外抗癌专家的帮助:癌症作为一类复杂的疾病,患者通常有且仅有一次最佳治疗机会!因此,建议癌症患者选择权威的肿瘤专科医院,这些医院往往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强大的病理科,还能及时获取与国际同步的最新抗癌新药和新技术,以便根据患者病情给出更加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好消息是,治疗遇到瓶颈或对目前的治疗不满意的癌症患者,现可通过医学部,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

  2.尝试参加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一种旨在评估新的或改良版的抗癌新药、新技术的研究,适用于大多数癌种和癌症的不同阶段,尤其对于标准治疗效果不佳者,临床试验更为重要。一方面,有助于密切监测癌种;另一方面,有助于尽早获得抗癌新方案治疗的机会。不过临床试验的入排标准较为苛刻,对肿瘤分期、癌种类型、靶点、患者个体情况等均有一定的要求,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患者。

  小编寄语

  一般而言,癌症一旦发生转移,往往提示病情已进展到中晚期,此时不仅治疗难度剧增、治疗效果也可能不尽如人意。即便进行了放化疗,同样也要警惕“二次转移”。但这并不是意味着癌症复发转移一定“无药可治”。尤其是,近年来诸多抗癌新技术的相继出现,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无论是早期亦或晚期患者,首先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术后辅助免疫细胞、饮食调理等方式,尽可能降低术后复发或转移风险。一旦不幸出现复发或转移,也应做到早发现、早期规范治疗、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抗癌资讯等,以获得更大的生存收益!抗癌的过程无论多么艰苦,只要不放弃希望,未来的办法总会比问题多!

  如果您对目前的治疗不满意,可咨询医学部,以全面评估病情、申请国内外抗癌专家会诊,或初步评估是否有机会获得国内外抗癌新药或新技术的帮助。

  参考资料

  [1]Takimoto R, Kamigaki T, Okada S, et al. Efficacy of Adjuvant Immune-cell Therapy Combined With Systemic Therapy for Solid Tumors[J]. Anticancer Research, 2022, 42(8): 4179-4187.

  https://ar.iiarjournals.org/content/42/8/4179.abstract

  [2]]Yu J,et al.Bifidobacterium longum promotes postoperative liver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Host Microbe. 2024 Jan 10;32(1):131-144.e6.

  https://www.cell.com/cell-host-microbe/fulltext/S1931-3128(23)00461-4?_returnURL=https%3A%2F%2Flinkinghub.elsevier.com%2Fretrieve%2Fpii%2FS1931312823004614%3Fshowall%3Dtrue

  [3]https://www.piedmont.org/living-real-change/signs-of-a-cancer-recurrence

  [4]Corrado G, Salutari V, Palluzzi E, Distefano MG, Scambia G, Ferrandina G. Optimizing treatment in recurrent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Expert Rev Anticancer Ther. 2017;17:1147-1158. doi: 10.1080/14737140.2017.1398088

  [5]Flaig TW, Spiess PE, Agarwal N, et al. Bladder Cancer, Version 5.2018.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July 3, 2018.

  [6]Nishio K, Kimura K, Amano R, et al. Preoperative predictors for early recurrence of 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cer. World J Surg Oncol. 2017;15:16.

  doi: 10.1186/s12957-016-1078-z

  [7]Fischer R, Breidert M, Keck T, Makowiec F, Lohrmann C, Harder J. Early recurrence of pancreatic cancer after resection and during adjuvant chemotherapy. Saudi J Gastroenterol. 2012;18:118-121. doi: 10.4103/1319-3767.93815

  [8]Casali PG. Adjuvant chemotherapy for soft tissue sarcoma. Am Soc Clin oncol Educ Book. 2015;e629-e633.

  doi: 10.14694/EdBook_AM.2015.35.e629

  [9]Goss PE, Ingle JN, Pritchard KI, et al. Extending aromatase-inhibitor adjuvant therapy to 10 years. N Engl J Med. 2016;375:209-219. doi: 10.1056/NEJMoa1604700

  [10]Brookman-May SD, May M, Shariat SF, et al. Time to recurrence is a significant predictor of cancer-specific survival after recurrence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renal cell carcinoma–results from a comprehensive multi-centre database (CORONA/SATURN-Project). BJU Int. 2013;112:909-916.

  doi: 10.1111/bju.12246

  [11]Colleoni M, Sun Z, Price KN, et al. Annual hazard rates of recurrence for breast cancer during 24 years of follow-up: result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Breast Cancer Study Group Trials I to V. J Clin Oncol. 2016;34:927-935. doi: 10.1200/JCO.2015.62.3504

  [12]Pugh SA, Shinkins B, Fuller A, et al. Site and stage of colorectal cancer influence the likelihood and distribution of disease recurrence and postrecurrence survival: data from the FACS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nn Surg. 2016;263:1143-1147.

  doi: 10.1097/sla.0000000000001351

  [13]Brockstein B, Haraf DJ, Rademaker AW, et al. Patterns of failur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survival in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head and neck cancer treated with concomitant chemoradiotherapy: a 9-year, 337-patient, multi-institutional experience. Ann Oncol. 2004;15:1179-1186. doi: 10.1093/annonc/mdh308

  [14]Santini D, Santoni M, Conti A, et al. Risk of recurrence and conditional survival in complete responders treated with TKIs plus or less locoregional therapies for link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Oncotarget. 2016;7:33381-33390.

  doi: 10.18632/oncotarget.8302

  [15]Rockberg J, Amelio JM, Taylor A, Jörgensen L, Ragnhammar P, Hansson J. Epidemiology of cutaneous melanoma in Sweden—Stage-specific survival and rate of recurrence. Int J Cancer. 2016;139:2722-2729. doi: 10.1002/ijc.30407

  [16]Maurizi G, D’Andrilli A, Ciccone AM, et al. Margin distance does not influence 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fter wedge resection for lung cancer. Ann Thorac Surg. 2015;100:918-924. doi: 10.1016/j.athoracsur.2015.04.064

  [17]Ochiai S, Nomoto Y, Watanabe Y, et al. The impact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s on patterns of disease recurrence after chemoradi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pooled analysis. J Radiation Res. 2016;57:449-459. doi: 10.1093/jrr/rrw075

  [18]Haddad RI, Nasr C, Bischoff L, et al. Thyroid Carcinoma, Version 1.2018.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ay 22, 2018.

  [19]Momin S, Chute D, Burkey B, Sscharpf J. Prognostic variables affecting primary treatment outcome for medullary thyroid cancer. Endocr Pract. 2017;23:1053-1058.

  doi: 10.4158/EP161684.OR

  [20]Nabors LB, Portnow J, Baehring J, et al.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ancers, Version 1.2018.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March 20, 2018.

紧急通知!如果您有相关基因靶点突变,例如有
EGFR/ALK/NTRK/HER2/claudin18.2/等靶点突变,
请速联系我们,为您申请临床新药,获取营养补助等

1. 添加医学顾问微信,扫描☟二维码

2. 备注【癌种】申请方舟援助金


咨询医学顾问


拨打患者咨询电话:400-666-7998



同类癌症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