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BNCT疗法,国内BNCT硼中子俘获治疗,硼中子俘获疗法治疗效果,照射1小时精准杀死癌细胞
10月2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讲述中国散裂中子源研制成功我国首台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的重大进展,作为“十三五”成就巡礼专栏中被重点提及。
其实早在8月份,中科院高能所东莞分部成功研制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简称BNCT)实验装置,启动了首轮细胞实验和小动物实验,为开展临床试验做好了前期技术准备。该装置的成功研制,为我国医用BNCT治疗装置整机国产化和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将为我国肿瘤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
当"中子"遇到"硼",诞生硼中子俘获治疗
BNCT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可选择性地破坏癌细胞而避免对正常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这种方法是治疗高度恶性肿瘤的有效方法,例如在脑肿瘤中,其中健康和肿瘤细胞常常混合在一起,这种治疗方式可以精准的杀灭癌细胞,而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治疗时先给患者注射一种含硼的药物,这种药物与癌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会迅速聚集于癌细胞内,相当于给癌细胞做“标记”,而在其他组织内分布很少。随后给患者进行中子照射,时长在1小时内,整个治疗过程一般只需照射一次。
当照射的中子被癌细胞内的硼俘获,产生高杀伤力的α粒子和锂离子,便可精准“杀死”癌细胞。
在此之前,2020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加速器BNCT设备和硼药物正式获得了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批准,并开始接受患者治疗。这是硼中子俘获疗法在世界上首次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硼中子俘获治疗三大治疗特点
1.仅一次照射(30-50分钟)
2.癌细胞特异性作用
3.可以预先检查硼化合物对靶向癌症的适应性
BNCT对哪些癌症取得了临床疗效
1.头颈部肿瘤
该理论诞生于1936年,至今已经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据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的研究小组,于2015 年10月29日举行的日本癌症治疗学会(http://www.jsco.or.jp/jpn/),第53届学术集会上,发表的实例报告显示,对37名头颈部末期癌症患者进行临床试验后,半数以上患者的癌细胞消失了。
2.脑瘤
从2005年6月至2011年9月,BNCT在20例复发性高级脑膜瘤中治疗28次。所有患者之前都接受了强化治疗,如多次手术和多次放疗。
其中19例患者接受硼中子俘获疗法,这些患者的原始肿瘤大小在4.3 cm³和109 cm³之间,治疗2个月后,平均肿瘤体积减少64.5%。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6名患者在研究发表时仍然活着。
目前,硼中子俘获治疗组和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5.7个月(32.4~70.7个月)和14.1个月(8.6~40.4个月);
在有症状的病例中,硼中子俘获治疗后,如偏瘫和面部疼痛得到显著改善。专家推测:硼中子俘获疗法对高级脑膜瘤可能特别有效。
典型病例
32岁男性脑瘤患者,手术后进行放化疗,一年后复发,再次手术化疗后病情进展,出现麻痹和失语症状。作为缓和症状的疗法,患者接受了BNCT治疗,希望达到症状改善和在家休养的目的。
如图所示,BNCT照射后在三周内结束点滴治疗,继续少量服用类固醇类药物。虽然还有轻微的失语症症状,但已经能在家独立行走。MRI分别显示了BNCT治疗1天后、2周后和1个月后肿瘤逐渐缩小的过程。
结论:针对复发的恶性胶质瘤行非开颅BNCT治疗,具有缩小肿瘤和维持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照片:大阪医科大学的一个案例。)
除了上述例子之外,还有恶性脑膜瘤病例,其中已经实现了良好的肿瘤反应。这种病理类型的肿瘤对X射线治疗是难以治愈的。
硼中子俘获疗法可以治疗哪些肿瘤
适合治疗多种癌症种类,包括晚期复发类癌症:
1. 各种恶性原发性脑肿瘤;
2. 黑色素瘤;
3. 头颈部肿瘤(口腔癌,舌癌,咽癌,喉癌,甲状腺癌,腮腺癌,外耳癌,中耳癌症);
4. 肝脏肿瘤(包括几个病灶);
5. 膀胱癌;
6. 局部复发性乳腺癌;
7. 肺癌;
8. 结肠癌;
9. 间皮瘤。
重大喜讯!日本硼中子俘获疗法即将招募患者!
据无癌家园小编获悉,对于脑胶质瘤、黑色素瘤和头颈部复发肿瘤,BNCT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并试治肝癌、肺癌、胰腺癌等脏器肿瘤。
此外,BNCT治疗癌症还有低成本、治疗高效的特性,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可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治疗疗程短且灵活,治疗费用较低,患者经济负担小。
日本目前有四家医院正在安装调试硼中子设备,其中两家调试完毕,可以稳定发射中子线。已于2020年6~7月开始接收国际患者,大家可以关注无癌家园(400-626-9916)咨询或预约,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发布相应消息。
同时,日本BNCT三代机也在积极的试验进行中!三代机有针对脑胶质瘤的治疗研究!分享两张二代机的一线实景照片!期待早日造福更多患者!
参考文献
1.http://www.jsco.or.jp/jpn/
2.https://thejns.org/view/journals/j-neurosurg/119/4/article-p837.xml
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5056827073200017&wfr=spider&for=pc
4.http://news.timedg.com/2020-10/20/2115450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