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出现在圣加仑共识专家团中首张中国面孔——也是第一张华人面孔,北京307医院江泽飞教授的心中会对本届圣加仑会议及新版共识有何预期和感想?我们带着好奇,将镜头对准了他。
圣加仑国际乳腺癌大会:沉淀与梳理
肿瘤医学的研究和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乳腺癌领域,很多方面的研究成果甚至引领着整个肿瘤学研究。圣加仑会议两年一届,两年的时间,有太多临床试验公布,它们有些呈现一边倒的结果,有些却互相矛盾;有些试验统计学数字十分惊人,临床价值却仍然存疑。而且临床研究往往针对群体而非个体,群体中获得的结果在个体患者上不一定能够得到重复,甚至可能有相反的结果……因此,大家会问同样的问题:这些试验能否改变临床实践?哪些试验能够改变临床实践?临床实践将做出怎样的改变?
“圣加仑会议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一种沉淀和梳理”。这也可以看做是圣加仑会议的精髓。“最精彩的部分是在会议的最后半天选择各个国家的代表性专家在台上通过表决来达成国际共识。”
圣加仑共识 VS. NCCN指南 VS. 中国指南:求同存异
在乳腺癌的临床研究决策中,另外一个受到大家推崇的文件是NCCN指南。江教授同样参与了NCCN乳腺癌指南的制定,并且是第一版NCCN乳腺癌指南的执笔人之一。在《肿瘤瞭望》问到NCCN指南跟圣加仑共识有什么区别时,江教授指出:“强烈建议大家求同存异。”一些认真的医生会发现两个指南文件之间存在一些细小的区别,有些其实只是表述方式的不同。二者的最大区别其实在于,NCCN指南来自美国多家医疗机构,利用其网络数据证明优化患者的 管理,更多的是基于患者层面,它主要指出哪些患者允许做哪些治疗,能否报销;而圣加仑共识只是指出专家普遍认可的合理策略,尤其在证据不充分或证据冲突的情况下,圣加仑共识更有参考意义。如果说前者的关键词是“必须”,那么后者的关键词就是“更好”。
接下来在分析国外指南共识文件与中国指南时,江教授再次强调,“不要挑细节”。江教授用不同用途、性质的地图来说明他的观点:“不同版本的地图在描述北京这座城市的时候,重要的地标如车站、长安街、天安门永远是不会变的,但是不同的版本,比如偏医疗的会标出更多的医院,偏行政的会标出更多行政的办事机构,这不影响地图在大家出行时带给大家方向性和安全性。所以,医学指南和共识的宗旨就相当于好的交规和好的交通地图,告诉大家如何怎样安全出行,在医疗行为中怎样遵循安全有效的原则。所以,我们不需要考虑今年的共识出版以后跟国内(指南)有什么冲突。”
对2015年圣加仑会议的期待:“高大上”与“返璞归真”
说起即将召开的2015年圣加仑会议,江教授充满了期待。一方面,今年的会议地点从传统的瑞士圣加仑变成了奥地利维也纳,虽然传统固定的氛围可能会因此略失,但或许会增加些别样清新的气息。另一方面,会议的整体安排既高大上,也回归临床。会议将讨论很多前沿内容,其中不少甚至是学术发展的方向。但同时,江教授也断言,“最后讨论的时候,依然会讨论一些很实在的东西”。甚至会针对相对比较具体的案例征求专家的意见,“这样更具有实用性,对我们的同行来说更具参考价值,也就是说,当能够了解在碰到类似病人的时候,国际上大牌专家同意的是什么、不同意的是什么,我想这个决策会很有用”。
圣加仑会议上的中国声音:从华人代表到中国专家“三人团”
中国专家与圣加仑会议的渊源开始于十多年前。过去中国专家在其中只是旁听者和跟随者,但是真正成为发言者,在圣加仑共识中发出中国声音,却是我国乳腺癌研究领域每一位有志人士的心愿。这个心愿在2010年开始实现,大会邀请江泽飞教授加入共识专家组,这不仅是开了国人进入共识专家组的先例,也是开了华人的先例。
江泽飞教授在描述这一经历时,心情不免有些激动,他谈到:“我当时很兴奋,也有压力,总觉得肩负着很大的责任,代表着中国的声音。”正是在这个责任感的鞭策下,江教授在会议发言时,留下了这样经典的评论:“我们在讨论医学决策的时候,不仅仅要evidence-based(基于证据),而且要economy-based(基于经济水平)。对一些资源匮乏的国家和地区的患者,我们在制定医疗决策时不见得真的要完全按照企业策划的临床研究来推动发展。”
之后,中国在国际上的声音越发响亮、中国的重磅临床研究越来越多,中国的学术话语权越来越强大。在今年于会前公布的圣加仑共识专家组成员名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三位中国专家的名字:江泽飞教授、邵志敏教授和徐兵河教授。
江教授说道:“上一届圣加仑乳腺癌会议上,邵志敏教授进入了专家团,我们更高兴的是,目前在专家团看到了我们敬爱的徐兵河教授。我们三个人组成一个三人团,代表中国来发出乳腺肿瘤治疗界的中国好声音,我相信我们这个三人团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最后,江教授希望大家在学习会议内容后进行沉淀和认真研读,他相信在CSCO指导下的专家委员会也会推出一个既符合国际标准,同时也符合中国特色,适合中国人群和中国现有医疗条件和报销条件以及产品可及性的,适合中国患者、中国医生参考的中国乳腺癌临床实践的指导原则。“这样我们才有可能真正学习、吸收、创新和提高,从而推动我国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水准,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